全国服务热线:400-123-4657
网站公告:
k1体育3915(中国)官方网站下载
成功案例 CASE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k1体育3915娱乐从车间走来 岛城艺术家的工厂情缘
添加时间:2023-10-29

  建设艺术城市,艺术大家不断涌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一大批岛城现在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活跃在生产一线,他们热爱劳动、倾心艺术,纷纷走上艺术道路,成为艺术爱好者、宣传干事、工会临时工等;后来他们走入了工人文化宫、群众艺术馆以及画院、美术学院,不少人成为全国知名的艺术家,仅美术界就有晏文正、刘文泉、隋建国、赵建成、杜大恺、杨克山、徐立忠等数十位大家;书法界有蔡省庐、张杰三、高小岩、贺中祥、张伟、范国强、宋文京等10多位名家。

  青岛早报今起推出“从车间走来——从工人到艺术家”青岛书画名家全媒体展示项目,由青岛画院专职书画家、理论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宋文京担任策划顾问,挖掘励志奋斗故事,记录艺术家背后的历史史实,同时弘扬劳动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工人阶级精神、艺术创造精神。该项目也是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

  回顾百年青岛史,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发现,今天许多名满全国、享誉岛城的文学艺术家曾经有过或长或短的工厂经历,或者说,他们当过工人,例如青岛籍的艺术家杜大恺、赵建成、许勇、隋建国、李秀琴、陈坚、刘士忠等都曾有过在工厂工作的经历。而青岛本地艺术家出身工厂的更是不胜枚举,如张朋k1体育下载、蔡省庐、张叔愚、张书年、王梦凡、苏白、修德、刘文泉、徐立忠、刘世骏、薛鸿文、牛锡珠、乔法理、项维仁、沈嘉荣、贺中祥、李兴邦、刘祥成、高东方、范国强等,作家尤凤伟、徐培范、韩嘉川、栾新建、刘涛等也都有过在工厂工作的经历。另外,还有的文艺家虽然并不直接在工厂工作,却也曾经是“普通劳动者”,他们来自于学校、银行、报社、研究机构或部队基层,如赫保真、冯凭、晏文正、吕品、石可、戴林、宋守宏、张白波、邱振亮、窦世魁、王鸿海、周永家、计凤鸣、陈辛一、于普洁、孙增弟等。

  青岛画院专职书画家、理论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青岛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岛城一些艺术家,他们虽然有过工厂的履历,但后来更多地从事文艺工作,他们供职于青岛市工人文化宫以及第二工人文化宫、青岛市群众艺术馆等,他们对岛城的文化艺术事业功不可没,如姜宝星、高小岩、张镇照、姜宏钧、陈国贵、仉振亮、任锡海、陈锡岩、王伟、林建业、史新民、邵泽寰等,在特殊的年代他们发挥各自优势,为青岛今天的美术书法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青岛首次举办了“青岛工人美展”,今天我们翻开已经发黄的展览小册子,可以看到四方机厂、钢丝绳厂、抽纱厂、石棉厂、玻璃厂、平安路煤店、无棣二路菜店、制镜厂、公交公司、橡胶六厂、化学纤维厂、国棉四厂、红星造船厂、三十七中、工艺美术研究所、自来水公司、房产局直属队等单位赫然在列。今天我们熟知的项维仁、蓝立克、薛鸿文、高东方、汪稼华、窦世伟、李云德、陈锡岩、刘德成、刘祥成、丁鸿、沈嘉荣、杨克山、李秀琴、王名实、张效孟、吕坚毅、张白波、魏菁邦、翁颖伦、蔡省庐、张叔愚、任全书、杜大恺、战世敬、姜言夫、窦世魁等,当时的身份大都是工人、教员、美工,有的还是司机(朱念青先生当时是手表厂汽车司机),极少数人是干部(还有些人是以工代干的身份)。

  1975年10月,济南、青岛、淄博、枣庄四城市举办“工人美术作品展览”,其前言中写到“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工人拿起画笔,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的美术创作”,展览中各个城市画种齐全,有年画、国画、油画、宣传画、水彩水粉画、连环画、版画、素描、剪纸等。青岛的工人画家实力雄厚,姜宝星、丁鸿、关守信、刘德维、梁修熙以及上文提到的大多数画家均有作品展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青岛画家窦世魁和项维仁已经在全国连环画界崭露头角,画过多种连环画并出版发行,当时他们分别是人民银行青岛分行台东区办的办事员和青岛化学纤维厂的工人。这两次展览让许多工人书画家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穿越历史的烟尘,回到几十年前,我们看到,即使动荡,青岛这座城市仍然葆有艺术的内在品质和外在气质。历史上看,青岛算得上是艺术较为发达的城市,画种书体也非常齐整,就视觉艺术种类而言,国油版雕,尤其水彩,都有“全国高度”;书法篆刻、真草隶篆,均出全国高手。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的书法艺术异常活跃,1979年举办的全国首届群众书法征稿评奖共10个一等奖,青岛占两席,分别是修德和贺中祥,后者当年不足26岁,而他们当时的身份就是工人,一个在国棉五厂,一个在标牌厂。1983年举办的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奖10个一等奖中,青岛的苏白获奖,他在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可以说,青岛艺术的出类拔萃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工人书画活动的活跃分不开。

  当时的工人画展常常有“集体创作”现象,这在今天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在当时却太寻常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这些大城市也是如此,至今我仍然记得上海的画展常有上海港、江南造船厂、水压机厂等职工集体创作的作品,而山西大同阳泉等地的煤矿走出过不少工人画家,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的农民画也闻名遐迩。

  今天,通过工人画家让我们发现,青岛曾有过许多的工业往事和遗产,也让我们了解了青岛还曾出现许多工厂类型和工种。他们有的在重工类型的工厂,如马成骏是机床开关厂的工人,陈锡岩是铸造机械厂的工人,陈坚、高东方是红星造船厂工人,汽轮机厂、拖拉机厂都有画家。他们有的在轻工纺织类的工厂,如刘德威在国棉八厂,张朋在国棉一厂,徐立忠在食品厂,李秀琴在台东缝纫一厂,王名实是国棉一厂的白铁工。还有的在服务行业,如工艺美术服务部、外贸畜产公司、房产局维修队、公交公司、展览办、养殖厂、百货商店等。

  首先,新中国成立之后,工人阶级拥有崇高地位,加之青岛由于历史原因和独特的资源及地理条件,拥有非常齐备的工业体系,港口、重工、轻工、三产等样样俱全,发电厂、钢厂、四方机车车辆厂、橡胶业、电子工业及元器件、纺织工业、印染业、海洋食品加工等都在全国各列前茅,其中纺织业素有“上(海)青(岛)天(津)”之美称,可以算是工业的骄傲,加上啤酒、无线电等,在社会上形成了产业工人群体,一大批工人画家、艺术家在当时拥有了安身之命的土壤和生存保障,脱颖而出。

  其次,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批优秀艺术家落户和进驻青岛,他们带来艺术氛围和传承,加之工人文化官和群众艺术馆以及各级工会组织的大力提倡和组织,工人的文学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分外活跃,例如姜宝星等在工人文化宫经常举办工人创作骨干培训班,围绕全国及全省的大展组成创作团队,由此发掘和推出一大批工人作者。高小岩等人发起成立书法研究会和辅导班,产生了一批书法篆刻好手。还有由于工厂师徒形式形成的群体,如标牌厂的蔡省庐老人,他的高足贺中祥、毕和生、张伟、杨淑德、程少彦都有不凡的成就。

  诗人余秀华说:“我从来不觉得诗歌高尚和神秘,它本来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是凌空而舞。”

  工厂的生活,工人的身份,诚实的劳动,看似沉重而平庸的生活,它们都可以蕴育艺术、创造灵感,培育大师。从车间走来,从“四方”走向四方,坚实而有力,踏实而美好。